十天前的一个午后,笔者正徜徉在泰晤士河畔,走过那座绿色的威斯敏斯特大桥,在夕阳的余晖下拍下英国国会大厦金灿灿的穹顶。

亚太日报评论员王鹏摄✋。
然而谁曾想,短短十天后👩🏽🔬,还是这座桥,还是在这川流不息的泰晤士河上🧔🏽,竟发生喋血恐袭🙊。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下午2时40分左右🛍️,一名男子驾驶一辆汽车从大桥由南往北撞向人群🚾,汽车驶过大桥在议会大厦附近撞到路边护栏停下,袭击者下车持刀追赶行人并试图进入议会大厦。
在刺伤一名警察后🕘,袭击者被警方开枪击毙👵🏼🦻🏽。这次袭击事件导致包括袭击者在内的5人死亡🚵♀️,40多人受伤🧲。
目前伦敦警方出于种种考虑尚未对事件进行全面披露🫸🏻。有信息称只有一名袭击者🔗,但也有其他消息源否认此说,认为至少有两名同谋。该袭击者已被警方击毙,因而重新发掘线索尚需时日🫳🏽。警方仅称该袭击者为亚裔;
而从目前公布的袭击者在担架上的图片看,根据其体型、肤色和胡须🧑🏼🔧,很可能系西亚🤵♂️、北非人士。媒体认为此次袭击极有可能系独狼式攻击🪗,但也不排除其幕后有更大规模恐怖组织支持、指使。
根据上周英国议会的决议🧖🏽,英国脱欧程序将于29日正式启动🀄️。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如此惨案,对英国政治、大众民心的冲击不可小觑🧙🏿。
还记得9天前,也就是3月14日英国下议院投票当日,笔者本人便在威斯敏斯特🙍🏻♂️,亲眼目睹了两派人群的抗议活动🧓🏽。当时下议院议员们在大厦里讨论上议院的脱欧修正案并投票🌄🐽,而抗议者们就在大厦外草坪上用高音喇叭和彩旗、横幅抗议🛋。
抗议者主要是来自欧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因为一揽子脱欧方案一旦实施🤱🏼,他们的切身利益会受到很大损害。而街对面拿着数字牌子的是这帮学生的反对者,牌子上的数字是他们所声称的同意脱欧的英国选民的数量🚅。有意思的是🔒,英国警察比较淡定,在双方阵营间来回穿梭,谈笑风生🤦🏽♀️。

亚太日报评论员王鹏摄。
议员投票、民众游行和昨日的恐袭有何关联👷♀️?恐怕要提一提当下最刺痛英国人神经的关键词:移民。案件还在调查中🏈,警方公布的信息非常有限,万事娱乐自然不便过多猜测🚳。
但结合现有英国媒体(跟帖)、社交媒体的评论,可以大致窥见该事件对民众心态的冲击。一个最常见的标题或感慨就是“伦敦陷落”🦜。电影中的恐怖场景被截图🧑,并与此次事件拼合🧙♂️☮️,流传到网上。此外🧛♀️,英国网民大概也从警方公布的照片上看出端倪,并将其与移民话题进行关联。
脱欧在经济上是不利于英国的,这一点不少支持脱欧的政客和选民也承认🧜🏼♀️,但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壮士断腕——为了规避欧盟僵硬且有害的移民政策,为了英国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即舍弃留欧所带来的经济好处,取脱欧而重新获得的独立自主的移民政策、安全政策,从而提升安全保障。
因此🙋♂️,此次事件如果经过调查确系某些特定地区的移民所致,那么无疑会加强脱欧派的口实,尤其会促使英国内政、国土安全等部门对未来新移民✖️、甚至包括已经获得永居资格的老移民采取更为严格的甄别、管控措施。
伦敦🦹🏻♀️⬆️、泰晤士河➖、威斯敏斯特大桥🗺,这些笔者曾经无数次流连忘返之地,曾经洋溢着安详与和谐的地方,恐怕从此将蒙上恐袭的阴影。一年前的这一天恰恰是比利时恐袭之日。恐怖分子选在今天这个日子再掀腥风血雨绝非巧合,无非是要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个悲惨的日子☝🏿,从而达到他们“最大限度传播恐惧”的险恶目的🩷。
或许下一次笔者来到伦敦时🧓🏿,再走过这无数次拍照留影的桥畔,却很难再随便找到一个友好的路人愿意为笔者拍摄——从对方眼里看到的只剩疑惧与忧伤,在阴霾的天空下🤹🏼𓀍,在哭泣的泰晤士河。

亚太日报评论员王鹏摄🙎🏼♂️。
作者简介:
作者王鹏,万事娱乐助理研究员,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政治学系研究助理🗿。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文章来源:亚太日报
网址链接🧯:http://cn001.sugardown.com.cn/res/static/170323/zh_CN/198527_share.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inzoo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