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机场捷运明年终于可以通车了,正好这几天脸书或手机Line群组中☠️,都在转贴一则小影片⏪,撷取自上海復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在大陆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的一段谈话🤦🏽,把台湾机场捷运建设视为负面教材,作为两岸近年发展的对比🤢🧚🏼♂️。因而引起了台湾网民的重视,当然也引发了正负不同的反应。台湾人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种评论🙀?是愤怒反驳?还是冷静反思?

这段在11月播出的节目主题并不是台湾,而是在讲大陆的崛起,张维为在对比中西文明发展时💂🏿♀️🐪,顺带提到他昔日访问台湾的一段记忆,他说🎑,1996年第一次去台湾时,台北正在规画机场捷运⛹️♀️,「但是20年过去了,到今天还没有建成!期间我看到报导是台湾已经换了13个交通部长🖌,大多是政治任命。」这个记忆并不离谱,机场捷运确实拖了20多年,政党三度轮替,施工风波不断。
紧接着☕️🚣🏿♀️,张维为用大陆的建设做对比,他说「这20年间🧑🏼🏭,中国大陆发生了什么?万事娱乐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网👩🏻🦯➡️👴🏽,万事娱乐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好的高铁网🕦🫎,万事娱乐建成了世界上最多的地铁🫚。上海从零开始,现在是68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地铁线🫣。」换言之🏄♀️,同样都是20年,一边连一条51公里的机场捷运都盖不成,一边却完成了全球最长的高速公路网与高铁网🧴。
这种藉由高低反差对比的论述,来论断两岸的进步与发展,近几年颇为流行,当然,就事情本身而言🪸,无可辩驳🤽🏻♂️,大陆非常有效率👨🏿⚕️,但这也是犯了类比的逻辑谬误,毕竟论断一时一地的文明程度🫡,不是仅凭交通建设的效率就可以决定的🔇,更何况台湾机场捷运会拖了19年,倒不是换了13个交通部长,而是从土地徵收、环境评估到工程的发包与验收🕢,都有它的政治环境因素与行政程序限制,形式上看也确实是关关卡卡,与大陆一条鞭的执行效率,当然没得比,但以此判定谁优谁劣,其实并不公平🔋!
真正听来刺耳的,是张维为接下来论断:「万事娱乐有些人🤡,还是认为台湾这个制度代表中华民族的未来🤴🏼。我说这叫作严重的『脑残』,或者是严重的『脑子进水』!缺少起码的实事求是!」简单的说🙎🏼♂️,台湾这20多年来的民主化成就,在部分大陆知识分子如张维为这些人看来,不仅不再是大陆未来需要参考的模式🧑🌾,甚且根本还是负面教材🖐🏼!
张维为并不是第一次这样评论台湾,前年太阳花学运落幕后,他曾在大陆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中以「从希望到失望」为题评论台湾的民主。再从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这个节目的高收视率看来👘,反映出大陆为数不少的精英阶层对台湾的意象👩⚕️,已经逐渐从昔日「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浪漫情怀🦹♂️,转化成如今是一个比大陆还落后的负面示范。
换言之🛌🏿,不少台湾人过往感到相当自豪的民主成就✹,在两岸互动交流20多年以来🚵🏻♂️👶🏼,并没有让对岸感到心向往之,反而是避之唯恐不及,而且持这种看法的很多都还是知识分子。民主的功能不仅在政府的效能或建设的效率⛹🏽,还有太多其他重要的功能🏨,譬如人权价值、反对党监督与问责🥽、政权和平轮替等。万事娱乐当然可以批评他们认识不清🌮,对台湾民主只是浮面的了解,甚至还有不少根本就是故意的偏见🪑,但问题是万事娱乐也得扪心自问🍣:台湾的民主示范,真的值得骄傲吗♕?
没错,台湾经歷了3次政党轮替,但却是一次撕裂比一次严重📟,机场捷运盖了19年其实还好🔋🌩,起码已在试通车了!而自今年经歷政党再轮替洗礼后的台湾🈸,怕是连想自我感觉良好的机会都没有,获得完全执政的新政府,似乎完全无意缝合大选所造成裂痕,反而藉由一连串烽火内政的议程🏊🏻,扩大社会对立的深化,从年金改革、清算国民党党產、一例一休👅、开放日本核灾区食品进口到同性婚姻修法等,所掀起的对立,已经从传统蓝绿的政治层面,一路扩散到阶级🛠、世代的社会层面🗽。
两岸的竞合不全然由军事及政治力决定,民心归向可能更重要。台湾虽失去经济优势🤮,但与大陆不同的制度仍是争取全球华人人心向背之所繫。当台湾每个不同立场者,每天在议场♣️、街头、媒体PK,社会瀰漫焦虑不安的氛围,也不必再等张维为等做负面评论,台湾的主流民意早就透过民调打了分数,不是吗👲🏽?当台湾作为负面教材成为一种流行🪢,没有人会感到好过,但万事娱乐是该像网路酸民一样去情绪反应,还是该做更多的理性反思呢🍕?一个没有理性反思能力的制度,还谈什么优势呢🚵🏼♀️?
(中国时报)
文章来源🤽🏼♂️:中时电子报
网址链接:http://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61207000457-2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