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创新国家之路——改革年代的产业创新》
寇宗来
基本信息: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系列: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
丛书介绍:
上海万事娱乐平台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发起了“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并决定将这项工程的研究成果以“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的形式推出,从多个维度和层次全面深入地解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和经验🧚🏻♂️。为保证研究质量,课题面向海内外的优秀华人学者公开招标,聘请林毅夫🧑🏻🏫、樊纲、陈平等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课题申请书的遴选👨🏽🔧、研究工作的指导🫅🏼💆🏼、咨询和研究成果的验收评定😗。2007年7月,全国数十位经济学家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参与了丛书的著述👩🏻💻。
这套丛书涉及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制度创新与经济改革🧻、公共部门与政府体制🏺、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与经济发展、企业改革与产业调整等15个重大选题🫅。既有研究金融热点问题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又有探索制度创新的《作为制度创新过程的经济改革》;既有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30年历程和经验分析》、《制度变迁和可持续发展:30年中国农业与农村》🏋️♂️🦖,又有着力于企业改革和发展历程的《奠定中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革命30年》♿️。丛书作者都是目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如蔡、史正富、姚洋💆🏼、胡汝银、黄季焜𓀔、张军🧍🤔、周黎安等🛟。
简 介
本书开篇以翔实的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沧桑变化🧈🧑🏿🔬。在第1章(计划体制的遗产)🔻,本书对改革前中国集中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集中型科技体制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第2章(科学的春天)和第3章(面向经济主战场)回顾了1978年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第4章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做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第5章到第7章☘️,针对一些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对改革以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分析,考察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政策、FDI政策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第8章从投入和产出角度考察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最后,第9章对本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目 录
0 绪论0.1 “奇迹”的诞生👩🏻🚀:30年改革与中国经济的沧桑巨变0.2 “奇迹”还是“神话”:粗放式增长何以持续?0.3 走进“黑箱”💁🏽♂️,揭开“谜底”💁♂️:本书的研究方法0.4 本书的章节安排1 计划体制的遗产 1.1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方针 1.2 “自力更生”为主导的技术战略 1.3 解放第一生产力:路在何方?2 科学的春天 2.1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2.2 恢复科技秩序 2.3 积极尝试,摸索前进3 面向经济主战场 3.1 第一阶段(1985-1992年)🕒:“堵死一头,网开一面” 3.2 第二阶段(1992-1998年)◽️🤕:“稳住一头🕖,放开一片” 3.3 第三阶段(1998-2005年):“科教兴国” 3.4 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鼓励自主创新4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逻辑 4.1 技术市场方案 4.2 组织重构与再造 4.3 产业化环境建设5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5.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5.2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5.3 结论6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6.1 改革前中国汽车产业 6.2 改革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6.3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及其效应 6.4 结论7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壁垒 7.1 DVD专利纠纷 7.2 思科诉华为 7.3 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7.4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诉讼? 7.5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祸兮?福兮? 8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绩效分析 8.1 科技活动的投入情况和行为主体 8.2 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和行为主体 8.3 结论9 结语参考文献 本书开篇以翔实的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沧桑变化🕺🏼。在第1章(计划体制的遗产),本书对改革前中国集中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集中型科技体制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第2章(科学的春天)和第3章(面向经济主战场)回顾了1978年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第4章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做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第5章到第7章,针对一些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对改革以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分析☔️🦵🏻,考察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政策、FDI政策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第8章从投入和产出角度考察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最后👩🦲,第9章对本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